在城市“双限”、政府补贴、车企力推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汽车正在快速进入广大家庭。但其作为新兴的大宗耐用消费品,
理应相伴而行的质量“三包”服务,目前仍处在缺位状态。需要相关部门联合加大工作力度,及时补位,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 “三包”方案,迎头赶上来之不易的汽车推广应用好势头。
以下三方面因素决定了汽车推广应用在我国更显迫切。一是环境因素,随着小汽车进行家庭步伐加快,我国中型以上城市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道路拥堵和雾霾加重趋势,尤其在人口密集的特大城市,以燃油为动力的传统汽车已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二是能源因素,我国人口众多而油气资源不足,在现有的汽车保有量前提下,2016年石油供应的对外依存度已达65%,超警戒线15个百分点。随着社会保有量快速增长,石油供应将更加趋紧,寻找石油以外的替代能源更加迫切。三是作为带动性很强的汽车制造业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而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我们的自主企业又先天不足,民族汽车制造业实现赶超的下一个风口将更多地体现在汽车研发制造上。
为加快汽车产业发展,我国政府在全球可谓率先规划、率先动作。早在“十二五”期间,相关部委就联合出台了车购指标单列、车购补贴、购置税减免等20多项推动汽车试验示范的政策措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又再次明确了汽车、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的战略地位,要求到2020年,其产值规模达到10万亿元以上。在一系列宏观政策推动下,我国汽车2013年开始登陆市场,2016年产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同比增长50%以上,总的保有量接近100万辆,处于世界领先。
但随着汽车由试验示范走向更大范围的商品化推广,其相应的质量“三包”问题也被随之凸现。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不仅车产品成了名副其实的主角和新星,所在有参展的1400多辆新车中,汽车就有159辆,占比超过11%。而且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的“2017汽车销售与服务”研讨会也同期举行。有关汽车质量“三包”问题,成为研讨会重要议题。
研讨会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说,由于政策滞后,我国汽车在销售服务方面正面临“三包” 难问题,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也让众多汽车厂商和流通企业头疼。
对大宗耐用消费品实行质量“三包”,是广大消费者的共同祈盼,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销售企业取信于民的重要措施,日益扩大销售的汽车也不应例外。但汽车的产品特点决定了它并不能简单照搬传统汽车的“三包”做法。
在传统汽车的“三包”规定中,涉及“三包”的主要零部件是发动机、变速箱等,而这些并不属于汽车零部件。汽车的核心“三电”即电池、电机和电控,在传统汽车的“三包”规定中又没有涉及。这样,随着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和车企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就不可避免。
公开资料显示,汽车消费者目前投诉的主要问题是续驶里程不达标,以及电池和电控系统的质量问题:如部分消费者表示,一些车企宣称续驶里程100公里,实际能跑80公里就不错了,遇到冬天气温低时,续驶里程更是明显缩减;还有消费者反映,车辆停驶时会无故掉电,停放个三五天,整个车就没电了;还有无法充电、没充满电就自动停止充电等等。出现上述问题后,消费者难用现有传统汽车“三包”规定中的部分退换车条款解决自身问题。
汽车生产企业也表示,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三包”政策,消费者可能提出的“三包”要求也是他们的心头之痛。目前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各地对汽车“三包”承诺的质保期的期限要远高于传统汽车的有效期,而汽车又普遍存在实际行驶里程较少问题,一旦消费者提出退、换车要求,按照传统汽车“三包”规定的补偿费用计算,对企业来讲将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对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于凯表示,为推动汽车市场快速健康发展,他们已在相关院所相继成立了专门的汽车政策、标准、研发、检测等业务部门,抓紧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近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和论证工作,正在抓紧完善汽车“三包”中汽车相关规定。
考虑到汽车技术迭代速度在加快,产品周期在缩短等实际问题,专家们也建议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增加“三包”政策的弹性和可预见性,统一制订的汽车质保期也并不是越长越好。
总之,在加速推进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作为其重要抓手的“三包”政策,既不可缺位,也不能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