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没有“黑匣子件”?
我们都知道,中国汽车市场上,自动变速箱是有两条路线,一个是AT,一个是DCT,就是所谓的双离合。在AT领域,是受爱信、采埃孚等国际巨头把控。而国产零部件供应商,则在DCT领域,慢慢创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不过,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依旧有个疑问,DCT的核心模块技术,还是掌握在像格特拉克、博格华纳等巨头的手里,国内的这些零部件企业,究竟是不是受制于人呢?
对于这个问题,记者前些日子有机会采访中国长安旗下青山工业公司,获得了一些认知,在这个领域,实际情况比我们认为的要乐观。
突破“黑匣子”
事实上,从2010年大众首次将DQ200型DCT在国内投产并以DSG之名推广,将DCT成功贴上了“高科技、省油、换挡速度快”的标签后,国内慢慢接受了DCT。而国内自主研发DCT,也比AT之路要顺畅很多。
长安汽车用的是青山工业的DCT。长城汽车也自产7DCT和9DCT。此外,按照中机中心数据,2018年,上汽乘用车DCT配套率为48%,吉利为21%,奇瑞汽车为19%。根据相关数据预测数据,2024年中国DCT销量预计达到930万套,年复合增长率为10.8%,2024年DCT在国内自动变速箱市场占比将从现在的不到25%增至30%以上。显然,DCT的后劲十足。
DCT是在MT基础上开发的,而自主MT产业基础较为牢固,拥有成熟的技术储备和完善的供应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曾说过,DCT的核心在于双离合器和液压控制模块,近年来自主企业同博格华纳、格特拉克的战略合作,技术瓶颈已经有所缓解。
而在与外资巨头合资合作中,自主DCT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国内像东风集团、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同格特拉克合作,一汽集团、江淮汽车同博格华纳共同研发7DCT和6DCT。
青山工业公司的销售总经理周伟先生告诉记者,实际上,在DCT领域,青山公司已经突破了“黑匣子”。周伟介绍,从7DCT的核心模块上面来讲,青山有博格华纳的,也有自己研发的。“其实叫核心模块,但是从这个技术和制造上面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所谓只有合资才好,自己搭载的就不行,没有这个说法。”
准确来讲,早期的时候是由博格华纳来制造,青山进行匹配和应用,“但是产品成熟之后,我必须要去对这一核心模块,包括液压模块式换挡,包括双离合器,我要把他所有的技术翻个底朝天,都要自己掌握,并且要保持一定的产能。我不能说对这个东西不了解,就像别人来讲是黑匣子件,对吧?”
也就是说,从技术层面来讲,这些核心模块,主要的零部件,博格华纳能够掌握多少深度青山就要掌握多少,要做到没有“黑匣子件”。“并且我能够对它进行设计,进行全新模块的设计开发,包括里面传感器的电磁阀的一些选型应用。”
“我敢用那证明我懂”
技术掌握了,是不是就要求对方走了,然后一点儿业务没有?周伟表示,不会的。只是,“我要让你知道青山对这个东西十分了解,不见得懂得比你少,然后自己也能做,达到这个目的就可以了。”从技术上面来讲,就是已经完完全全地掌握了。
而且,双离合器和液压模块,“不是说用了自己的就是要比别家的要差,其实反而不同,只有当你自己的核心研发能力达到一定高度了之后,你才敢用自己的,没有用自己的是因为他不敢,他对这个东西不了解。比如说里面的电磁阀的匹配,电磁阀的设计,整个箱体内阀体的流道的设计,如果你不懂,你没有掌握这个技能,你才不敢用自己的。”
“我敢用那证明我懂。”这句话说出了自主品牌的豪迈,听着很爽。“博格华纳知道多少,我绝对不比他知道的更少,比如在这个总成上面匹配,你要做哪些适应性的调整,怎么调,成本要做到多少,如果没有这个Know how的话,那他说对不起,我就只能是这个样子,然后你要用就用,不用拉倒,那我找谁去,对吧?”
不是说国外的就最好,然后是因为要节约成本才用国产。“如果节约成本,如果自己的不好,谁敢用?谁敢为了一个便宜三五百块的变速箱,然后砸了整车招牌?没有谁敢这样干的,不会的。”同样的道理,只有掌握了技术才敢把自己的东西推向市场。因为现在国内的用户是很挑剔的,冒不起这个风险。
从用户心理来讲,一辆售价6万元的车,用户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也许能开没有大毛病就可以了。但是,“售价达到8~10万元或者以上的车,开这辆车的用户应该已经有了更高的见识,你说对吧?可能人家开过30万、40万的车,他会用他的感受来对比,你也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就是这样的。”
那么,青山为什么不做AT呢?周伟道出一番实情,“说实话,这一块的投入还是很大。作为我们这样的企业,就在一个技术路线上面把它做精做专,如果去做AT,AT也有它的核心技术要去掌握,这个也是有时间的。如果同时双线作战的话,这个投资太大,关键时间成本太高。”
从趋势判断,周伟觉得DCT更符合中国的国情。为什么呢?
第一,首先要抛开一个观念,就是双离合它不耐用。实际上就拿大众来说,DSG耐不耐用啊?并不是说它不耐用;第二,DCT的传动效率是很高的,符合中国越来越严苛的油耗和排放法规的要求;第三DCT的产业链是完整的,里面的零件,壳体、轴承不用讲了,就是双离合器和液压控制模块,都有像青山这样把它给解析和掌握了,包括所有的控制策略、安全策略,青山都进行了自主开发,也就是,没有黑匣子件。
反观AT,目前国内的几个自主品牌的AT表现,实际应用效果还是会离整车厂的要求有一定距离,所以国内AT之路还需要漫长的探索。
不过,除了青山工业,像太平洋精锻、天海传动、金润传动、上海立峰、华粤传动等自动变速箱核心零部件企业,在超精密零部件和电控单元领域已具备与客户同步开发设计的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而通过国产品牌的努力,中国汽车产业才能从技术垄断的阴影中走出。我们期待更多的技术突破。
转载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分享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