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嗖的一下,就到了2021的下半年。正当我抱着瓜狂啃的时候,主编告诉我,眼下就要半年盘点了。
刹那间,灵光闪现、思如泉涌,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选题。心里暗想,这个我太熟悉了,毕竟加入公社半年,虽说文章没写多少,但该吃的瓜,一个都没落下!
什么?不能说吃瓜!那好吧,咱们就换一种思路,用更轻松的方式,来扒一扒今年上半年,车圈都诞生了哪些印象深刻的名场面。
周鸿祎隔空“怼”了何小鹏
时间轴拉回6月上旬,也就是合肥汽车蓝皮书论坛的那段时间。何小鹏在现场演讲时表示,“15万元是智能汽车的基础分水岭。在智能汽车领域,如果没有15万,是不可能真正把智能化做好的。”
就因为这句话,何小鹏不仅上了热搜,还被360老总周鸿祎隔空怼了。大家都知道,红衣教主昔日一向爱开炮,怼天怼地怼同行,还说过 “马化腾在我眼里就是渣渣”、“我怼过的人,比你吃过的米都多”之类的犀利话。
但是最近几年,他却不怎么爱怼人了。“那都是年少气盛的事儿”,虽然周鸿祎已经试着让自己不那么高调,但就在下场造车两个月以后,却被何小鹏的一番话刺激了神经。
“15万元以下造不了智能车,这像外行说的,不像是做软件、互联网、IT出身的人说的话。” 7月2日,周鸿祎在一次小规模访谈中略带气愤的怼到,“你做不出来,不等于行业做不出来,不要太小看中国的制造业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这两个行业的结合!”
红衣教主的意思显而易见,15万元以下的智能车,小鹏造不出来,但是360可以造出来。毕竟,他的360上半年才宣布与哪吒汽车联手造车,而据周鸿祎自己所言,其目的,就是要为人民造出10万元的智能车。
就这样,周鸿祎祭出了自己在汽车圈的第一场骂战。其实,何小鹏的言论想强调的,一是“智能化”的质量有高低之分,另一方面,则是低价后的“利润”,按照目前的造车成本,智能车的售价越低,意味着厂商很难从中赚到钱,遑论实现更健康的造车现金流。
当然,周鸿祎之所以“怼”得如此理直气壮,也是有自己的底气的,原因之一,则是基于他对未来硬件成本缩减的行业预见。
雷军造车1000亿,王传福:浪费啊!
啊哈,终于到了本次盘点的励志环节了。为发烧而生的小米,从手机到造车的雷军,雷布斯的人生足够励志,那么他这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又将会变成神马模样呢?
在宣布造车计划之初,小米官方就给出了小米造车的既定目标:三年内造出第一款小米汽车,售价在10~30万元。
但其所要面临的问题可能就是:米粉们会等待这三年吗?小米汽车会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吗?如何应对三年后竞争更加激烈的造车赛道?
米粉有“粘性”,所以米粉们应该可以等待3年,但3年之后会不会买,还需要打个问号。至于会不会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台车,那得看是不是足够的标新立异。
不出意外的话,小米造车势必也是会造一款智能电动汽车,而且在核心竞争力方面,肯定还是会延续小米手机的标签,主打性价比的牌子。总而言之,只要价钱合适,就肯定会有人买单,无论这个人是不是米粉。
当然,面对雷总的“再创业”,还是有人泼冷水的,毕竟和华为相比,小米在品牌效应上也要弱上一些。6月10日,王传福就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表示,“现在具有造车优势的企业并不多,雷总投1000亿进来,可能既亏了钱还浪费了时间。”
这种“会亏钱,浪费时间”的论调,后来也容易被大家自然而然地解读为:王传福在劝雷军别去造车。虽然之后王传福也做出了相关澄清,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但是,小米从手机领域跨到造车领域,肯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小米雷总说自己涉足汽车业,将会是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希望三年之后,小米依旧是那个坚挺的小米。
理想:谢邀,座位没水银,没割韭菜
虽说这次的座椅水银事件,比不了上次的割韭菜,但李想童鞋的言辞却是意外走红,以至于成为人们的饭后谈资。
宝,你脑子里装的都是汞吗?
是人为投毒,还是车主对理想的嫁祸,公安机关目前并未给出定论,甚至都没有立案。但,如果非要说一辆车在生产的过程中应用了水银,而且还在销售之后依旧被保留在车内,那么这个水银是被用来做什么的?车内温度计?保鲜?还是炼丹?
“理想炒作论”认为,本次的座椅水银事件是理想主动进行的一次自我炒作,负负得正之下,借助一个弱者、受害者的身份,抵消掉刚刚不久前“割韭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关于本次事件是否真的是理想的自我炒作,这其中也并没有能够站住脚的证据,所以各位看官吃瓜,还是坐等后续比较好。
另外,理想的割韭菜事件也是值得一提。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当初卖车的销售会坚定地表示不会有新版理想ONE发布,是真的不知道具体详情?还是为了清库存,故意做了隐瞒?
而且,当消费者们维权上门的时候,理想就应该意识到“大事不妙”,以及“挨打要立正”。大方承认,认真改错,快速给出一个说法,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似乎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反而一拖再拖更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
华为坚决不造车之灵魂论
已经记不得华为说了多少次坚决不造车的话。但自打华为发布激光雷达开始,人们就对其想要造车的心思多有猜疑。
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或许可以称得上是华为造车的首次亮剑。无论是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加持下的极狐阿尔法S,还是华为试水卖车的赛力斯,两者都在华为的带动下,备受关注。
或许正是因为华为的技术足够强,才让一些车企有了忌惮或是戒备之心。而上汽之所以讲出“没有灵魂”的话,可能也是因为不想把“核心地位”让出来。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上汽陈虹的意思,并不是说与华为合作就没有灵魂,而是在这个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使用华为的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没有灵魂。而这也传递出一个信息,那就是传统车企们对技术供应商掌握核心技术的担忧。
尽管国企、央企的体量足够大,但在技术爆炸的现在,落后就有可能被取代。而被新技术重新定义的汽车,软件成了核心,三电系统成了关键,自动驾驶成了闪光点,变得太多、太快,车企做得好的显然已经不是绝对的优势。
但话又说回来,车企如何才能保证自己是有灵魂的呢?难道要像通用那样,全资收购一家像Cruise的自动驾驶公司?
又或者是牺牲掉一部分灵魂,就像上汽和阿里的合作一样,成立一家像智己汽车这样的全新品牌?借鸡生蛋?
眼见她站车顶,眼见她被抬走!
老调重弹,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恐怕是今年,甚至明年都难得一遇的名场面。
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身穿印有“刹车失灵”字样T恤的张女士,一跃站上了特斯拉车顶。据说就这么一站,特斯拉跌掉了近241亿美元,合人民币约1565亿元。
然而,张女士站是站了,但抬也是真的被抬走了。这幅画面,在业界人士的心里,恐怕没个几年是不会抹平的。而特斯拉官方的接连回应,亦是惊呆了在座的各位吃瓜小伙伴。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车辆的使用环节,还需要加强消费者的教育,比方说我们现在其实需要去跟驾校、交通部门去合作,让大家了解新型汽车的使用方法,避免在使用环节当中的误操作。
乍听,话没错。但仔细推敲,这似乎就有甩锅的嫌疑了。诚然,用户们不熟悉新型汽车的逻辑,但特斯拉就能保证自己的逻辑没有错吗?
6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称,特斯拉将召回部分进口和国产Model 3、Model Y电动汽车,总计约28.6万辆。而且公告显示,特斯拉本次召回车辆的原因是因为其主动巡航控制系统问题,易造成驾驶员误激活主动巡航功能,以至于在极端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
这不恰好说明了,特斯拉“加速门”的真相,是源于特斯拉汽车在设计上的失误,导致驾驶者容易发生误操作所致的吗?科技滥用,要适可而止啊!把试错的成本放在用户身上,似乎并不算得上光明磊落吧。
拿着芯片喊话的美国总统
入主白宫不久,美国总统拜登就因一张照片上了全球热搜。照片里的他,手里拿着一枚芯片,向在场的所有媒体和白宫官员坦言,美国已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芯危机,“而我手里捏着的,就是当下最紧缺的半导体。”
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的汽车制造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全球持续闹“芯慌”的当下,美国中南部迎来了百年一见的致命暴风雪,导致大部分地区遭遇极端恶劣天气,部分半导体公司产能闲置,或将加剧芯片短缺。
大半个美国被“冻住”了,拜登政府直接宣布德克萨斯等地进入紧急状态。此后,白宫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政府将对关键商品进行全供应链审查,这一为期100天的审查,重点将聚焦到芯片等供应链的瓶颈问题。
行至第二季度,拜登政府制定了长期的芯片供应计划,将为亚利桑那州的台积电工厂以及三星在美投资120亿美元的工厂制定税收优惠措施。为了重振半导体芯片产业、为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提供生产端的芯片补给,拜登的首席经济顾问布赖恩·迪思甚至向台湾方面寻求帮助,试图解决半导体供应短缺的危机。
美国,成了此次芯片危机的代表,今年上半年,拜登政府与国际伙伴和盟国进行频繁接触,鼓励他们采取措施解决短缺问题,但各方都承认,这并不是一场短期危机,未来必须采取更多措施,防止出现类似的短缺瓶颈。
他,终于还是被逮捕了
很难相信,昔日叱咤车圈多年、一度登上行业巅峰的祁玉民,隐退江湖之后,还是被难逃被逮捕的命运。说到上半年车圈的名场面,祁玉民被捕事件,其实也早在吃瓜群众的预料之中。
6月下旬,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祁玉民涉嫌受贿、挪用公款、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一案,由辽宁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朝阳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对祁玉民作出逮捕决定。
被逮捕的前几天,祁玉民刚刚被开除党籍。
实际上,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祁玉民及华晨集团就已经四面楚歌,现金流短缺、债务违约,高达一千多亿的负债,不断爆雷。及至后来,辽宁省政府决定亲自出手,对华晨进行司法重整,试图力挽狂澜,可惜华晨积弊已久,当真是无力回天。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最后,黯然离场。华晨是我国最先冲出国门在纽交所上市的汽车企业,经历高光无数,只可惜昨日的辉煌无法重现,千亿债务和基本面的一地鸡毛,祁玉民难辞其咎。
转载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分享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