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的驾驶过电动车吗?”
今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神情轻松地登上了一辆银色涂装的插电混动Jeep牧马人,亲自驾驶车辆围绕白宫一周。打开车门后,面对在场的嘉宾与媒体,抛出了文章开篇的问题。
不久后,拜登再次坐到桌前,在到场的通用、福特、Stellantis 三家美国传统车企高管的见证下宣布:“2030 年前,将电动车销量提升到新车销售总份额的40%-50%。”
此言一出,无疑为仍处在转型中的美国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只不过,长期以来令人感动颇为奇怪的是,虽然政府层面同样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扶持,但是并未像中国般孵化出如此之多的新创车企,百花齐放。
反观当下的局面,依然是特斯拉一家独大,牢牢占据着终端市场的半壁江山。而驻扎底特律的传统三巨头们,也在虎视眈眈地进行战略布局。最终,留给美国本土新势力造车的机会与风口,少之又少。
殊不知,生存在这样的“夹缝”中,Rivian作为其中的代表,就在美国东部时间11月10日凌晨,正式位于纳斯达克敲钟上市,股票代码为“RIVN”,以每股78美元的价格,发行1.35亿股股票。
当日开盘,股价最高涨幅超过50%,市值一度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虽然之后略有回落,但截至收盘仍报收于100.73美元,涨幅达到29.14%,市值为859.08亿美元。
上述操作,也令其在上市首日,市值层面超越福特,同时逼近通用,并成功拿下“美国历史第六大IPO”的名号。
要知道,Rivian实现位于资本市场的蜕变,还是在刚刚开启交付仅一个多月的背景下。身处全新赛道,这家早已被视为“特斯拉杀手”的美国本土新势力造车,无疑正在拼命狂奔。
只不过,前景看似依然充满诸多未知与泡沫。
创业超10年,收获亚马逊“背书”
“经过几个月的试生产,今天早上,我们的第一辆面向客户的车辆,在诺玛驶下了生产线,正是我们团队的集体努力,令这一刻化作了现实,我正迫不及待地希望把它交付到客户手中。”
今年9月末,Rivian品牌创始人兼CEO R.J.斯卡林格(R.J. Scaringe)位于其个人社交平台上正式宣布,第一辆R1T纯电动皮卡,已经成功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诺玛工厂,量产下线。
从现场流出的照片来看,Rivian的诸多员工与用户,位于总装车间内与身后的几辆R1T共同合影,他们深知这一刻的来之不易。
同样,对于R.J.斯卡林格本人而言,自2009年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汽车实验室博士毕业,创建这家新势力造车开始,终于算是迎来了阶段性的结果。
超10年创业,哪有什么轻松可言。从早年间专注传统燃油跑车的开发,再到2011年发现风口,选择借助SUV与皮卡切入纯电动板块,Rivian需要做的则是与彼时已经来势汹汹的特斯拉,惨烈厮杀。
好在,得益于产品差异化的存在,令其最终挺了过来。
时间来到2018年11月举行的洛杉矶车展,Rivian一次性发布两款原型车:R1S与R1T。前者为7座电动SUV,起步价70000美金,后者为电动皮卡,起步价67500美金。
可以肯定的是,有了足够具象的产品作为支撑,以及还算充沛的想象空间,Rivian迅速成为了除特斯拉外,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
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Rivian已经在至少7轮融资中获得105亿美元的融资,其中最为坚定的看好者包括:亚马逊、福特以及黑石等。经过多轮投资,亚马逊目前已经持有Rivian 20%的股票。
今年7月,在亚马逊CEO贝索斯搭载火箭奔赴太空的直播中,其前往发射场地的座驾,恰恰就是Rivian的R1T和R1S。
由此足以证明,前者对于这家倾注颇多资源新势力造车的重视程度。在贝索斯与马斯克愈演愈烈的多维度竞争中,Rivian俨然成为其试图掣肘与抗衡特斯拉的最大“底牌”。
并且可以预见,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两家车企间针锋相对的火爆时刻,只会增多,不会减少。对于收获亚马逊“背书”的Rivian而言,需要好好考虑则是,怎样支撑起当下近860亿美元的市值。
警惕“产能地狱”
“任何一家新创车企,只要无法实现依靠卖车赚钱,毛利率转正、扭亏为盈,那么它始终就像一只外表光鲜的气球,即便飘得再高,但仍有一触即破的风险。”
当下,这样一段话放在刚刚成功上市的Rivian身上,也显得颇为恰当。因为从它此前递交的招股书来看,2019年、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4.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2亿元)、10.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1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净亏损则为9.9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5亿元)。
总体,呈现着逐年上涨的趋势。至于背后的原因,还是与研发支出的攀升有关。招股书中标明,2019年Rivian的研发投入为3.0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2亿元),2020年的研发投入则为7.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亿元),而仅今年上半年,其研发投入就达到了6.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7亿元)。
换言之,这家美国本土新势力造车,仍处在需要依靠资本大量“输血”,进而不断成长的幼年阶段,上市则是为了博得更多的资源。
“我们是一家处于发展中的公司,到目前为止尚未获得实质性收入,车辆的生产和交付从2021年9月份开始。”对于现状,身为公司CEO的R.J.斯卡林格,认知也较为清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刚刚实现量产交付的Rivian,目前手中握有的订单十分充沛。据外媒消息,前者正在慢慢提升R1T电动皮卡的产量,预计今年年底前,将生产大约1,200 辆R1T,并交付其中的1,000辆。
同时,R1S SUV的生产也将于12月启动,年底前该公司将生产25辆 R1S,并交付其中的15辆。Rivian还证实,要到2023年底才能交付完当前积压的所有订单。目前,该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收到55,400份R1T与R1S的预购订单。
并且不要忘记,作为最大“金主”的亚马逊,还为Rivian抛来10万辆纯电动货车EDV订单,预计全部消化将会在2025年之前。
由此可知,接下来四年间,避免遭遇曾经将特斯拉几乎置于死地的“产能地狱”阶段,将会是主导Rivian最终能够冲向多高的关键要素。
目前,这家新势力造车仅仅拥有一座工厂,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年产能为15万辆,远不能满足订单需求。根据后续规划,Rivian将继续追加50亿美元左右的投资,在德克萨斯州建造第二工厂,目标于2023年第二季度正式投产。
而在痛苦的产能爬坡过程中,Rivian还需克服全球汽车市场因芯片短缺,所带来的极限压力测试。
“我建议先让他们的第一个工厂运转起来,以可承受的单位成本实现量产,是极其困难的。而与扩大生产和供应链的规模相比,汽车原型是微不足道的。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实现正毛利率就是下一个噩梦。”
作为亲历者,面对又一家被冠以“特斯拉杀手”的车企,马斯克已然给出最语重心长的嘱咐。
“特斯拉杀手”的诅咒
平心而论,曾经Rivian选择电动皮卡与SUV作为入局切入点,除了敏锐嗅到市场需求的激增,就某种程度而言,还是想避开特斯拉的锋芒。毕竟,当Model 3缓缓站上舞台,没有谁愿意与其正面硬刚。
也正因如此,过去多年间,美国本土每当出现一家车企,被外界主观的赋予“特斯拉杀手”之名,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诅咒”。
曾经的Fisker Automotive,初出茅庐便令所有人感到惊喜。可就当大家认为它的到来,将就此终结特斯拉一家独大的局面时,其却在烧完14亿美元融资后潦草收场。此刻,虽然借用新的身份得以重头再来,但与特斯拉之间的差距,已然到了无法追赶的地步。
2017年,当贾跃亭带着“造车梦”远赴美国,FF 91同样被认为是特斯拉Model X最大的竞争对手。但结果证明,多年过去经历多次“跳票”,我们始终未能看到这样一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实现量产交付。而今年同样位于纳斯达克敲钟上市的法拉第未来,股价与市值渐渐跌到了冰点。
至于去年遭遇做空,被证明是又一次“车圈骗局”的新势力造车尼古拉,也曾被誉为卡车界的特斯拉,结局令人唏嘘。
阐述这些,想要证明的还是美国本土汽车行业历经多年发展,总会源源不断涌现出想要挑战“权威”的新创车企出现,但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所以对于Rivian而言,背负“特斯拉杀手”之名,看似并不是什么好事。
相比之下,去年虽然遭遇疫情,但是美国本土皮卡车型的销量,依旧达到近300万辆。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车型为全尺寸皮卡。而全尺寸意味着该皮卡售价相对较高,定位也瞄准更加高端的消费群体,从而导致相对较高的单车利润。有一种说法:“皮卡作为拥有汽车业内最高利润空间的车型,一直是纯电动车型的最佳候选。”
基于上述背景,Rivian抢先所有人开启R1T的交付,无疑占据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从这款新车展现出的产品力来看,在与福特、通用甚至特斯拉目前计划推出纯电皮卡的直面竞争中,可以说不落下风。
并且在Rivian的长期战略中,进入中国、欧洲市场,早已提上日程。之前的某次访谈中,据R.J.斯卡林格透露,计划在推出首批3款车型后,针对上述两个细分板块研发尺寸较小的新品。如果终端需求强烈,不排除位于当地建厂的可能性。
而上述处境与目标,无疑成为了Rivian在IPO后,获得如此之高市值的另一层面原因。毕竟,有了特斯拉的前车之鉴,资本市场其实愿意看到一些充满可能性的故事。
转载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分享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