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同价,你认同吗?油电之争的焦点在于价格吗?
随着全面电动化进程的加快,“油电同价”的风也早就吹到了商用车领域。“油电同价”事实上早就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年初已有车企打出了“电比油赚”的口号。
此前有业内人士直言:“油电同价是车企炒作概念。”在他看来,车企造势“油电同价”主要为了吸引用户的目光。也有不少人认为,物流车与燃油物流车难以实现真正的平等,甚至有人断言“物流车油电同价是伪命题”。事实真的如此吗?
TCO平价追逐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油电同价并非指物流车和燃油物流车的购车成本完全相同,而是指在使用成本上,两者能够达到或接近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相较于作为消费品的乘用车,商用车有着更为独特的属性,那就是生产资料。用户需要考虑车辆的续航里程、经济性、场景适应性等因素,不会仅仅围绕价格来讨论“油电同价”。
因此,TCO(整体拥有成本)便成了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TCO包含了购车成本、运营成本、维修成本、保险费用、税费以及资产折旧等。
判断车辆给客户创造的价值,则需要用总收入-TCO=总盈利。商用车的属性决定了其作为生产资料,用户对其的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有着极高的要求,只有与传统燃油商用车实现TCO平价时,商用车才真正具备了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场景化才是王道
所以大多数观点认为,围绕商用车的TCO价值,并不能仅仅关注价格维度的“油电同价”,而是要结合细分场景做具体分析。
有业内人士曾分享道:“在重卡领域,为何短倒场景的重卡渗透率会高于其他场景?因为运营的投入成本和收益是算得清楚的,而干线运输等场景里,动力电池在高速状态下耗电快,与油车相比其实里程成本差不多。加之电车价格较高、补电速度较慢等原因,电车的TCO计算起来是亏本的。因此,干线场景的进程必然不可能快。”
同理,在物流车领域,油电是否同价也需要从细分场景来看。
在同城配送物流场景中,主要分为计划性配送和即时性配送,车辆行驶路线相对固定且距离较短,用户每日行驶里程一般不超过200 - 300公里。此时电车在低速、频繁启停时能耗低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同时,城市充电桩设施相对完善,车辆在配送间隙可以方便地充电,大大减少了司机因寻找充电设施和等待充电而浪费的时间成本。
随着今年电池、车辆的降价,油电车差价已经大幅度缩小。经销商告诉电车资源:“从前油车电车之间的差价在50%-60%左右,而如今已经缩小到了10%-20%。我预测客户在油电差价30%左右的时候就会考虑用电车了。并且运营时间越长越赚,简单来说,当年公里数达到了10万公里,优势就出来了。”所以,综合计算下来,在此场景是最容易达到”油电同价”效果的。
而在城郊运输场景中,运输距离一般在300-500公里,涉及一定的高速路段和频繁的上下坡、加减速情况。对车辆的动力和续航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农产品、建材等重载货物的中短途运输场景,运输线路路况复杂,对车辆的通过性要求和续航要求高,通常一天需要充电1-2次。在此类场景中,选择合适的车型和路线才有实现“油电同价”的可能。
此外,环卫作业场景也是一大重点。环卫车辆作业路线固定、行驶里程短,如街道清扫车、垃圾清运车通常在特定区域内作业,且作业时间有规律。电动环卫车可以利用非作业时间充电,电费成本低。其设备的作业特点与电动车辆的性能匹配,而且减少尾气排放对城市环境有利,政府也可能有相关补贴,有利于实现“油电同价”和TCO平价。
然而,并不是所有场景都像短途城配这样算得好经济账。
对于干线运输场景而言,对车辆的续航里程和充电便捷性要求极高。长途运输里程长,往往要求车辆不间断行驶很长距离,对车辆续航能力要求极高。目前商用车受限于电池技术和充电桩技术,充电时长仍无法与加油时长相比,而且长续航所需的大容量电池会大幅增加车辆成本和自重,影响载货量。
在这种场景下,燃油车加油迅速、加油网络遍布全国高速及主要干道的优势明显,电车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与之相同的成本效益。因此,在干线运输场景想实现油电同价,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结语:油电同价是否是伪命题,需要细分到具体的使用场景中才能进行全面、准确的讨论。“油电之争”不仅仅是在价格维度,更是在场景中,在不同的场景下,商用车需要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技术在创新,模式在变革,如何将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有效融合,探索更多的场景模式,在12月14日-15日的第八届中国物流车绿色城配大会上,你会找到答案。
电车资源认为,无论是“油电同价”,还是“油电平权”,争论毫无意义。因为,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加快油电平替既是“双碳”战略和绿色发展政策主导的发展方向,也是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必然选择。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不如将更多的精力、资源放在细分场景TCO方案优化上,相信货运司机会给出最终选择。
转载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分享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