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售后,汽车维修,4S店

“孩儿他爹,你看咱儿子成绩这么差,读书也读不进去,让他去跟着王师傅学修车吧,过两年技术学到手了自己也开家汽修店,饿不死。”于是两年后,城市的路边又多了一家汽车修理铺,这就是当今汽修行业从业人员的典型写照。

2016年在南京,有营业执照的汽修机构在6000家左右,加上很多无证经营的汽修店,差不多有小一万家的汽修厂生存在南京这种规模的城市里。汽车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快的吓人,如果没有高素质汽修人员去追赶技术迭代的话,被淘汰是早晚的事,这也是我们汽修人需要时刻警惕的危机。

成绩不好那就去修车吧,不想读书那就去修车吧,考不上好学校那就去修车吧,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认知。有多少人意识到正是这个错误的认知直接导致了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于全球汽车技术的迭代。

一台奔驰C63,遇到了方向助力失效,车身稳定系统失效,ABS失效的问题。这种问题叫那些“不爱读书”的人怎么修?因为它并不是某样有形的东西在物理上的损坏,而是某些无形的功能损坏,诊断维修过程涉及大量的电路、通讯、编程和机电一体化等复杂的知识。修汽车不再是一把螺丝刀一把扳手可以解决的事情,所以很多路边店是不敢接这种活的,因为这种店里往往没有专业的诊断电脑,也没有厂家的维修手册和电路图,就算有,也没有静下心来把它研究懂的人,更不用说有些资料完全是纯英文或者纯德语的了。

一些涉世未深的小孩儿给我的感觉大多是天真和盲目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标榜自己因为喜欢汽车所以学修车,可是再深入谈话,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对汽车没有丝毫的兴趣可言,这些孩子对汽车的了解还不如偶尔上上汽车之家逛论坛的车主。在我看来,学习汽车维修是比高考更辛苦的事情,它将会是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如果没有兴趣根本不可能坚持下去。这些孩子在学校学了三年的专业知识,毕业的时候居然说不上来自己最喜欢哪款车,这是让我无法想象的事情,也让我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深的失望感。我知道他们来应聘只不过想要一份工作养家糊口而已,可惜他们还活在填报志愿那一天的幻想中,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学校的几年中,这个行业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目前的中国汽修市场环境而言,只有等他们努力登上了技术的珠峰,才能获得他们想象之中的丰厚经济回报,在此之前这必将是个漫长艰辛的过程。

由此引发我们的思考——4S店的传统优势还在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4S店因为牢牢掌握厂家的技术资料、原厂配件、专业工具和设备,所以有不小的竞争优势,这也是长期以来很多车主信任4S店的原因。随着汽车后市场政策的逐步放开以及销售渠道的日益发达,社会修理厂想要获取与4S店一模一样,甚至更先进的硬件设施早已不再是难事,哪怕是个人汽车技术爱好者,只要有钞票也可以轻轻松松搞到这些东西。这么一来,对于硬件实力的获取机会而言,4S店和社会修理厂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因为能用钱来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于是战场就转移到了“人”这个软件因素上,有没有好的人和团队能够消化这些技术资料,使用好这些设备变成了胜败的关键。

我认为作为创业者、管理者、经营者,不应该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琢磨怎么样去拉客户,搞什么样的商业宣传,送什么样的礼品讨好车主,打多少折扣以便挽留那些即将流失的客户,在我看来这些事情最多算是停留在同一技术层面上的锦上添花而已,只会让我们疲于奔命,跟不上技术的革新,直到客户流失殆尽。我们需要的是好好思考怎样给自己的团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怎样为他们的技术提升做投资,如何帮助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汽修人才。

而我们的技术人员则应该多把精力放在自我提升,研究维修手册和抓住每一个攻克疑难杂症的机会去增长经验值上面。对于客户,我们可以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帮他们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保证每次服务的质量,这才算是搭住了车主真正的脉搏,也是将来在汽修行业长久立足的根本。

以前我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描述民国时期汽车修理工的生活。“一件白衬衫,优雅地喝着咖啡,熟练地用刀叉品尝高档西餐,学习全英文版教材,这是民国时期重庆汽车修理工的时尚生活,并且还与当时军政要员称兄道弟,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国民党大员陈诚的福特汽车维修后,直接用金条来支付维修费用。”在那个年代,汽车维修工是个不折不扣的高富帅职业,也都是地地道道的精英阶层。

我们当代汽修人在羡慕我们老前辈风光的同时,是该好好思考到底是谁造成了我们现在的处境,怪别人或是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