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了解到,2017(第三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大会于7月27-28日在上海圆满落幕。
本届大会以“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主题,吸引了150余人参与,共同研讨汽车行业政策与市场展望、储能系统与充电设施、知名整车企业发展动态、动力总成与关键零部件等热点话题并设立乘用车与商用车两大平行会议,共话汽车发展未来。
大会由上海邦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华汽配网联合主办,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协办,并得到道康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国充充电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致茂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爱车师傅的鼎力支持。
同时感谢特约门户网站搜狐汽车,战略合作媒体中国、中国汽车材料网、前瞻网以及其他合作媒体的宣传和大力支持。
大会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的袁建光秘书长做会议开幕式讲话,肯定了汽车在现在及未来市场中的重要性,并且肯定了该论坛展开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次,针对技术层面也对该行业的会议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指导,指出技术的分享要与与会的需求相吻合,同时汽车技术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最后,袁秘书长提出论坛应更加重视内涵和特色,更多的促进技术领域的发展,也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大会第一天的主题论坛是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崔东树秘书长的精彩主持下拉开帷幕!
在主旨报告中,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主席陈清泉就“汽车全球市场与技术展望”进行专题演讲。
陈院士指出,要想实现创新,那么整体、辩证性思维是最基本的,而创新生态又源于自由、开放、合作、包容,也需要市场的公平竞争、知识产权的完善保护,同时也需要网络和大数据的支持。而未来的世界,移动意味着自由。因此汽车的发展也是必然的趋势。需要好的产品、好的基础设施、好的商业模式。
接下来针对多个国家的汽车市场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而且我国主要是2020年以减排为主,2030年以节能为主。详细的分析了纯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各自的优缺点,以及技术上的发展创新。
陈院士还针对电机驱动技术、电池技术、电动汽车基础实施的技术和市场进行了一定的解析,也做了相应的指导。
最后,陈院士再一次强调“汽车产业化的必须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并举,提供好的产品、好的基础施设、好的商业模式”与“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人文网融合”等观点。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崔东树秘书长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分析与展望”的主旨报告中分为三个板块,分别就上半年汽车市场分析、汽车市场分析、下半年乘用车市场展望等板块进行分享。
通过实际收集的数字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根据汽车电池需求、政策、补贴等详实的数据对汽车上半年的市场进行剖析。针对下半年,乘用车市场的发展走势,通过双积分政策推动车市升级,混动和插混也是升级的方向。
崔秘书长的发言为汽车主机厂以及动力电池供应商的发展方向也间接性的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中土城市公交学会的袁建光秘书长做了题为“我国城市公交车的应用和发展”的主旨演讲,就车在我国的发展、车载公交行业的运营现状、车的发展前景等几大板块进行阐述。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来自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中国代表处的慕容特博士(Dr. Thomas Meurers)做了汽车网联化领域的演讲,题为“车辆和车辆产生的数据访问模式”。
首先对联网车的市场进行分析,并且对于优缺点进行曝光,因为车联网数据容易遭到入侵,所以欧盟委员会认为有需要针对车辆产生的数据建立一个可交互操作的、标准化的、安全的能自由获取信息的平台,也因此展开了对这类数据的解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中立服务器的角色。
最后进行了优劣势的分析,当然,更重要的是一个可以利用机遇规避风险的方案的提出。
第一天上午的圆桌讨论围绕“后补贴时代汽车企业发展策略及产业融合趋势走向”的主题进行探讨,邀请了袁建光秘书长(左一)、陈清泉院士(左二)、慕容特博士(左三)及崔东树秘书长(左四)出席。
第一天下午的论坛由清华大学锂离子电池实验室主任何向明教授主持。并做了关于“为什么动力电池不安全”的主旨报告。
报告中,通过多个电池着火事件引发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的重要性的思考。接下来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标准的一个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电池安全性事故与安全标准的测试并没有“科学”联系。
何教授团队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数据寻找热失控的主要诱因,并提供了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应对策略。
来自道康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杨金龙经理对“有机硅材料在动力电池组中的应用”进行演讲。
他指出,有机硅材料在动力电池组中一方面作用于热管理,一方面起到保护作用。并通过一系列的图示及数据分析了道康宁有机硅材料的优势。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邵志刚部长就“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进展”进行了演讲。由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现状入手,引出大连化物所的研究现状。通过系统部件、电堆及材料等做总体布局,寻找最优的对策,通过成功的试验及案例予以说明。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郭向欣教授从“锂电池发展中的能量密度瓶颈”、“固态锂电池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固态锂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基于Garnet固体电解质的固态锂电池”等几个维度对固态锂电池的最新研究与未来应用进行讲解。
来自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李涛永主任也就“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检测认证与思考”进行深入的分享。
分别从充电设施建设情况、科研及标准工作、检测及认证实践、充电设施发展思考等维度展开讲解。
精进电动的创始人兼CTO蔡蔚对“汽车电动化驱动电机与电驱动系统技术现状与取向”做了主旨报告。
主要是从能源清洁化与汽车电动化、电驱动系统技术走向、电机系统需求与技术对策、产业链的现状与挑战进行了发言。
第一天下午的圆桌讨论邀请了何向明教授(左一)、郭向欣教授(左二)、蔡蔚总监(左三)及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的电池系统首席工程师王红梅(左四)出席参加。
大会第二天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板块。
乘用车论坛:
本论坛主要是由来自同济大学的朱西产教授做精彩主持。
乘用车论坛第一讲是由来自上汽集团的张东总监为大家分享“上汽汽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题内容。向大家展示了一汽集团的汽车的发展布局,并且也对上汽的大三电的技术创新做了一定的讲解。此外,透过视频的播放,也让大家看到了一汽集团产品的创新和进步。
同济大学的朱西产教授对“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性面临的问题”做了主旨报告,报告中指出,电动汽车已经进入大规模产业化,汽车碰撞安全问题同样也会成为电动汽车必须面对的问题;除了传统的汽车碰撞乘员保护要求外,电动汽车碰撞事故中的电安全存在技术挑战;并且介绍了目前普遍使用的电动汽车电安全“无损”的设计方法,同时为大家解析了如何评估电池箱遭受碰撞后电动汽车的电安全。
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的混合动力电动车业务单元亚太区业务拓展及市场部总监沙莉做了“大陆集团-量身定制的电气化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分析了汽车市场的环境,并且对于大陆集团的动力总成电气化、高压电气化的应用进行了分享。
28号上午的圆桌讨论邀请了朱西产教授(左一)、原树宁总监(左二)及来自一汽集团的高工,长春市汽车行业协会副会长,吉林省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田洪福(左三)出席讨论。
宁波大学的陈振雷教授做了“汽车热管理仿真与测试技术研究”的主题演讲,分别就发动机整车热管理项目及动力电池包与整车热管理项目的分享。
塔里木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博郡汽车有限公司的辅助驾驶总监原树宁做了题为“辅助驾驶与车联网”的分享,为大家分享了自动驾驶分级、产业技术现状、各类传感器、V2X与AI、交通数据链等内容。
乘用车下午的圆桌讨论邀请了朱西产教授(左一)、原树宁总监(右一)、陈振雷教授(右二)以及来自上海云木科技有限公司的范方树总监(左二)做了激烈讨论。
商用车论坛:
第二天的商用车论坛上午主要是邀请来自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欧辉客车分公司的技术院副院长王雷主持。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燃料电池开发工程师李贺对宇通的“燃料电池客车发展现状与趋势”做了主题演讲。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政策法规及国家规划、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趋势、宇通燃料电池客车发展现状、示范运行规划及下一步建议等。
来自国充充电耳机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的运维总监张代峰,向大家分享了“鼎充充电安全保障电动汽车城市化推广”的内容,吸引了整车参会人员的提问与更深层次的交流。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肖海平总监分享了“从治污到治堵-比亚迪引领城市公共交通立体化变革”的主题演讲。就中国面临的环境污染及交通拥堵现状、解决环境问题——比亚迪公共交通电动化解决方案、解决拥堵问题——比亚迪“云轨”交通解决方案、比亚迪公共交通电动化及“云轨”推广情况等几方面做了深入分享。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汽车中心副总工程师叶磊对“客车安全测试技术解析”做了精彩的演讲,分别就客车安全现状分析、客车技术标准现状、影响客车安全关键技术解析、对目前客车安全技术现状的建议与思考等方面做了深入的剖析,也引发了商用车整车公司的深入思考。
商用车论坛下午是由来自中土城市公共交通学会的学术部主任刘少敏做主持!
王雷院长对“氢燃料电池客车系统集成与关键技术开发”的主题做了深入的讲解,分别就氢燃料电池客车系统集成、氢燃料电池车安全分析、福田氢燃料电池客车研发现状等重点内容向大家进行分享。
接下来是四大公交集团的研讨会!分别邀请公交集团的高层领导就客车技术最新发展应用于创新的商业模式进行交流。
上海浦东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的机务管理部副经理阙惠忠做了题为“上海浦东公交车应用情况介绍”的分享。
上海巴士第三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的车辆技术负责人郭凯,做了题为“浅谈公交车在公交企业的运用和创新节能管理模式”的分享。
上海嘉定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罗勇坚做了题为“推广客车,助推绿色公交”的分享。
昆山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游心东做了题为“车辆在昆山公交应用情况”的介绍和分享。
通过四大公交集团的交流与分享也促进了公交公司在运营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同时也为整车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部分茶歇和交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