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讲到,“有些企业拿到了汽车生产资质,却根本没有实力生产汽车,而是借着’资质’四处找投资;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产汽车的企业,却得不到生产资质”,让人深省。
在目前获得独立车生产资质的15家企业中,充斥着多家没有造车背景、甚至大众闻所未闻的小企业,而一些有实力、渴望进军领域的企业,却被挡在了门外。
李书福发表演讲 郭跃摄
3月28日,作为嘉宾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2018智能汽车国际研讨会上的一番话,让大家将目光从本应是全场焦点的智能汽车,转向了汽车界另一大热门产业——准入机制。
向来说话大胆的李书福在演讲时讲至激情处,犀利地质疑了独立汽车生产资质审批中出现的不公现象,他说,“有些企业拿到了汽车生产资质,却根本没有实力生产汽车,而是借着’资质’四处找投资;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产汽车的企业,却得不到生产资质。”
话中虽多少透露出李书福对吉利未获得资质的不满和抱怨,但也确实反映出了在汽车生产资质审批中存在的问题。
“审批关门” 企业犯难
回顾2016年3月16日,北汽成为第一家获得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至2017年5月22日,江淮大众获得此资质,一年多时间内共有15家企业获得生产资质。然而此后,相关部门虽未明确表示暂停车生产资质的申请,但至今再无一家企业获得此资质。
遥遥无期的“审批关门”让众多已经做好准备生产汽车的企业无所适从。这其中就包括了众多“名声打得响亮”的造车新势力,如蔚来、车和家、小鹏汽车等,它们只能通过与传统车企合作,从而获得生产资质。对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造车新势力因为自身硬性条件无法满足申请要求,因此无法获得车生产资质。
可见,这类企业无法通过申请是情理之中;然而,还有诸如长安、吉利等实力足够的企业,也将受到牵连。当记者提出,车生产资质申请将在何时重启或将有哪方面的调整时,崔东树表示难以估计,并说到,“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或许需要等到各方面机构调整、完善后,车生产资质申请才会得以改进并继续推动实行。”
墙外挤破头 墙内乱糟糟
墙外的企业绞尽脑汁想挤进来,那墙内的“幸运儿”们就踏踏实实地造车了吗?对此,我们不妨看看15家已经获得独立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表现如何。
其中,首家获得车生产资质的北汽,依靠政策推动和属地优势,在2017年共销售汽车103199辆,同比增长136.2%,高居行业销量亚军,拥有一个牌照无可厚非;此外,15家企业中,兰州知豆、奇瑞、江铃销量也属不俗,都可挤进销量前十。
但是继续观察就可以发现,15家中大部分都是缺少造车背景、甚至闻所未闻的企业。让我们从获得生产资质先后的时间线看起。
第2家获得生产资质的长江汽车,其目前在售车型仅有大客车、商务车、中巴车和物流车,而在乘用车领域,其在2016年4月17日就已经亮相的小型纯电动SUV逸酷,至今已杳无音信。
第3家获得生产资质的是隶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途汽车,而至今,其产品库中也仅有一款号称中国纯电动高性能跑车的K50,高高在上的定位让它看起来更像是空中楼阁。
接下来,敏安汽车,记者在登陆其官网查询车型时,网站只显示了资料整理中……
敏安汽车官网
之后,作为著名的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在造车方面却似乎并不在行,其纯电动高性能跑车Karma也是不知何时才能落地。
继续,金康,记者未能在网上找到其公司主页……
第9家获得资质的国能则表现稍好,其在2017年12月5日终于正式下线了旗下首款车型——基于老掉牙的萨博9-3平台打造的NEVS 9-3纯电动轿车。
下面,造车新势力中终于有企业获得车生产资质,即云度。并且在2018年3月28日,其首款车型纯电动小型SUV——云度π3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为10.98万-12.58万元,其之后市场表现如何尚不可知。
其后,相继获得生产资质的河南速达、浙江合众、陆地方舟,相信对它们有了解的消费者也是少之又少。而记者还有幸参观过陆地方舟位于江苏如皋的体验店,看着店内众多远离时代的车型,感觉多少有些无奈。
位于江苏如皋的陆地方舟体验店 郭跃摄
而截至目前,最后一家获得生产资质的江淮大众,江淮、大众两家企业虽都是大名鼎鼎,但两家企业于2017年3月27日才正式建立的合资公司,资历尚浅。而按照规划,其首款产品将于2018年才正式推出,市场表现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看过记者粗略的整理,相信大家也对这15家获得了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有所了解,而对于这其中为何存在这么多名不见经传的企业,记者继续追问了崔东树。崔东树谈到,申请车生产资质,一般都需要当地政府推荐,与当地发改委等有密切关系,而各地都把争取车生产资质当做发展经济的机会,所以无论企业实力强弱,都把抢得一个生产牌照当做重中之重,因此众多小企业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车生产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