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在上海车展之前带来关于新造车团队的系列报道,今天的主角是前途汽车。
他们是第三家拿到发改委纯电动车生产资质的公司,也是历次车展的常客,在众多新造车团队里,他们的背景、产品、做事模式都与众不同:高管团队都是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因此不像很多互联网人那样过度宣传自己的公司,但是,这些看似传统的人,却选择做了在很多人看来有些「激进」的产品——一辆电动跑车。
他们的造车计划开始于几年之前,母公司长城华冠在汽车行业的业务集中在设计、工程服务。我们也早在 2014 年就去采访并且试驾过这辆 K50 电动跑车的原型车,而在最近两年的上海、北京车展上,它也都有展出。在去年 10 月拿到生产资质之后,前途汽车也在有条不紊的推动它的量产计划。
在前途汽车苏州研发中心大门口,我看到了他们的「最新成果」:还是那辆 K50 跑车,但是相比上次车展的展车,它在内外饰上都有了不少细部修改,这让人感受到了这辆车在量产之前的「与时俱进」。在这个月的上海车展上,它会出现在前途汽车展台上,所以这篇文章里,我们不能提前「泄密」。
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在分享会上提到,按照前途的推进计划,他们把 K50 项目分为下面几个节点:
概念车/预装车
F1 阶段原型车
F2 阶段原型车
P 阶段试量产车
SOP 试装车/最终量产车
目前,他们的车子处于 F2 和 P 之间的这个阶段,也就是说,上海车展的展车,基本上应该就和最终量产样子八九不离十了。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前途 K50 在呼伦贝尔牙克石的博世冬季测试中心完成了冬季极寒测试以及低附着路面的性能开发工作,在这个过程里,整个的三电系统也接受了极寒天气的考验。而到今年 8 月份,前途还会和博世一起,在博世东海试验场完成 ABS 以及 ESP 系统高附着路面的最后一轮性能开发。另外,他们和英国米拉的底盘调教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稳步进行中。
陆群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他们和博世一起所进行的工作,比如,双方会研究,在一辆电动跑车上,如何让电子系统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强度来介入。看得出来,博世在前途 K50 的标定调校工作中功不可没。而在陆群看来,正是由于博世对于新造车团队的开放态度,以及他们非常前瞻性的思维方式,才让前途和博世的合作得以达成。当然,这也侧面证明了,新造车团队终究离不开传统汽车产业链里的一级供应商,而一级供应商在面对新造车团队时,也需要抱着一个更加开放的姿态。
除了博世,陆群还展示了一页 PPT,里面罗列出了前途 K50 的一些核心供应商。比如,刹车由 Brembo 提供, 全 LED 大灯由海拉提供,减速器来自博格华纳,座椅来自江森自控,车顶太阳能板来自汉能,轮胎来自倍耐力,内饰件由 IAC 供应,电机则由精进电动提供。陆群特意提到,前途和这些供应商之间,并不是单纯的零部件供给、购买关系,而更像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双方之间会共同就某些部件进行研发,一方面原因是因为 K50 作为一款电动跑车,很多零部件在此之前都没有什么现成品可供采购;在我们看来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多少有点「阴暗」:对于一家话语权不高的新造车企业来说,恐怕只有建立超越简单「供给关系」之上的更深层关系,才能对整个供应链有一个比较好的控制力。这种合作模式,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在此前接受 GeekCar 采访的时候其实也有提及。
总之,强大的供应商支持,应该是陆群想表达的题中之意。
除此之外,听陆群的分享,很容易就有一种在上整车开发课程的感觉,因为他会把很多看起来很「工程师」的内容搬到 PPT 上,你们感受一下:
熟悉前途汽车和陆群的人会一眼便知, 这就是他和他所创立的这家公司的做事风格:严谨、踏实,毕竟在传统汽车行业「久经考验」,这是他们的优势,也是可以拿来展示给别人的点。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工厂,申请资质必须要自建工厂,前途汽车把自己的工厂选在了苏州高新区,于是,GeekCar 得以和国内新造车团队的工厂「第一次亲密接触」。
前途汽车苏州工厂一期投资 20 亿人民币,占地 23 万平方米,规划产能五万台,去年 2 月开工建设。我们在工地现场看到,四大工艺车间都在不同程度的建设中,其中有的车间已经封顶,据前途汽车(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欢介绍,今年下半年,K50 就会在这里开始小批量试制。而在我们参观之后的这几天,第一批生产设备就会入驻厂房。
说起吴欢,他也是汽车行业的一个老兵,有着丰富的整车厂供职经验,他和陆群是清华大学的师兄弟,你可以认为他们是一对「好基友」。
陆群比较详细的解释了为什么把工厂选在苏州。原因有这么几点:
1. 长三角的汽车产业基础算得上是全国最好的,有良好的集群效应。
2. 苏州政府方面官员的素质以及更规范化的行事方式。虽然他们不算是对产业招商引资最「迫切」的,但是接触起来相对更舒服。
3. 工厂紧邻太湖,所以需要严格遵守「太湖协定」,符合更严苛的环保要求。这意味着更高的生产制造成本,但是在陆群看来,「太湖协定」这样的环保指标,势必会在将来推及全国,因此环保方面的成本是早晚要承担的。
事实上,在选址的时候,珠三角的佛山和长三角的苏州是摆在前途汽车面前的两个选择,基于以上几点原因,他们最终选择在苏州建厂。
这一次,陆群经常把五个字挂在嘴边:造一辆好车。
在他看来,目前在国内车企里,并不是每家都能真正做到这五个字,而他们基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整个团队气质考虑,觉得应该首先让自己的产品满足这一点。其实说到底,还是由他们的基因决定的。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看着 K50 这辆车从原型车开始,一步一步接近量产,这个过程其实也大体上和国内新造车运动的全过程合拍。客观的说,前途的造车进度真的不慢,我们也相信他们的技术实力可以把这辆电动跑车造好。
所以,其实后面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比较大的考验:车子造出来,如何卖出去?当然,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其他新造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