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上书工信部,建议调整之前的行驶里程要求,从政策要求的“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调整为根据车型种类和用途来分档要求。

困扰众多车企的“3万公里”政策要求,最近有了新的动静。

据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上书工信部,建议调整之前的行驶里程要求,从政策要求的“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调整为根据车型种类和用途来分档要求。

中汽协会的建议调整方案包括几方面内容:首先,租赁用途的乘用车行驶里程要求下降至1万公里,出租车保持“3万公里”行驶里程要求;其次,在客车领域,长途客运车辆和公交客车保持3万公里要求不变,但通勤用途的客车下调至1万公里;第三,物流车调整为1万公里。

关于“3万公里”的争议,始于今年3月。2017年3月20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签发《关于开展2016年度汽车补贴资金清算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明确要求,“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目前行驶里程尚不达标的汽车,应在达标后申请补贴,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按照获得行驶证年度执行”。

这其实也就是说,汽车生产企业2016年将汽车销售给运营类的用车企业,必须要等到车辆累计行驶里程达到3万公里以后,才能够申请补贴。

“3万公里”新政一出台,便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这是因为,根据此前的政策,“3万公里”只适用于2017年(2016年12月29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第一次明确提出“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按照车辆获得行驶证年度执行”,并且,“本通知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其他相关规定继续按《关于2016-2020年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财建〔2015〕134号)执行”),2016年的补贴政策当时并没有这个强制规定。

由于国家对汽车的购置补贴(国补)都是由汽车生产企业来垫付的,消费者买车时支付的是扣除国补之后的购车价,因此,“3万公里”新政也就意味着大量车企获得国补的时间要延后至少半年甚至一两年。资金压力的加大,为很多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也正为此,中汽协会近日上书工信部,建议分档调整“3万公里”要求。据悉,工信部及相关机构正在就此进行讨论。无论最后具体调整结果如何,按照种类和用途来划分不同类型车辆的行驶里程要求(比如,日常运营里程相对较短的纯电动物流车和通勤班车,累计行驶里程的硬性要求适当缩短),将使得政策规定更加科学与合理,也有助于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