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北汽集团和德国戴姆勒集团两次达成合作协议,各大媒体一片惊呼,大家都在畅想着汽车的美好未来。但是从笔者的一贯风格来说,扒开表面看本质,才有助于我们擦亮眼睛,认真做事。本人水平有限,愿与各位真诚地交流。

首先,大家可能还记得2010年的时候,戴姆勒和比亚迪一起合资搞了一个腾势的纯电动品牌,结果到今年所有车型销售排行榜上,腾势排名靠后。也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戴姆勒和北汽又合作了,而且是由国家领导人牵线搭桥,双方商议各持股50%,共同出资50亿人民币(注意是人民币),戴姆勒出平台技术和管理经验,北汽出制造和电池供应链,看似合作非常互补,双方各取所需,互惠共利。但是到目前为止,笔者得出的判断却是戴姆勒公司捞到的实惠更大一些,北汽却有战略上的失误。

北汽经过多年的发展,卖火了奔驰,卖火了现代,可是自家的独立自主品牌一个也没看到成功的迹象,相比上汽、长安、东风等而言,实在是失败。可毕竟坐卧在北京这个得天独厚的舞台,北汽这两年在市场上开疆拓土,手握话语权,终于还是让戴姆勒公司盯上了。因为戴姆勒公司在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作为,眼看着宝马、特斯拉等外资品牌汽车在中国慢慢有了起色,笔者认为戴姆勒公司是非常着急的。它起了大早赶个晚集(腾势错失了先发优势),危机感巨大,因为宝马、特斯拉等外资品牌鲸吞着汽车的豪华品牌空间,而这正是戴姆勒或者说奔驰长久以来的立命之本。

戴姆勒公司和比亚迪的合作,笔者认为本来就是目的不纯,快速学习比亚迪在当时被认为世界领先的三电技术是它的策略,可是现实啪啪的打脸,双方都缩手缩脚,合作不能算愉快,戴姆勒不得不再次寻求合作者。

得益于和北汽长久以来的合作关系以及北汽背后强大的资源背景和供应商体系,双方最终联姻。而联姻的最终目的,目前北汽除了想要戴姆勒的品牌背书和10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没有看到其他的实惠。戴姆勒则非常明确,就是发展自己的子品牌“EQ”和电池的供应链,EQ的主要竞品还会是宝马BMWi品牌和特斯拉们。而在EQ上市之前,可以让奔驰低价购买积分,充分参与积分格局的竞争,为了可以让奔驰低价购买到积分,协议框架约定合作排他性,同时通过电池工厂争取时间帮助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掌握电池核心技术,这样可以帮助EQ在未来的全球市场定位成戴姆勒又一个自主豪华品牌。至此,笔者的第一个担心就是,北汽是否会再次沦为戴姆勒集团在纯电动品牌上的“代工厂”?虽然很多人是否认的。

北汽手中除了碳积分外,还有什么筹码呢?制造成本、电池目录资源、政策、充电桩以及电网生态等,哪一项都是戴姆勒公司在中国所不具备的。戴姆勒的筹码,百年管理经验、整车制造技术、销售网络和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宣传出来的100亿欧元投资计划,可是戴姆勒也深知如果没有品牌的最终落地,这一切都是浮云。所以笔者的第二点担心就是,北戴合在汽车市场,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市场,北汽如果不是代加工,那么有自主品牌计划吗?这个计划在双方的协议框架内吗?这个自主品牌可以使用戴姆勒的资源吗?从目前透露出来的消息看来,双方成立的合资公司是一家技术公司,戴姆勒想要北汽的核心供应链资源而不愿意分享自己的销售网络资源。(不过从腾势进入奔驰的销售渠道来看,对于这一点笔者不是很确定。)不过以北汽集团的实力和背景来说,戴姆勒会非常谨慎地出牌,毕竟这次合作才出资几十亿人民币,和它的计划在电动车领域投资100亿欧元来比,比例不大,所以大招在后面。而对于北汽品牌建设则任重道远。

笔者认为,北汽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规划自家的全新电动车品牌,不走豪华、高端路线,起码也是质量过硬的群众品牌,抢在大众和江淮之前攻占中低端品牌空间,毕竟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北汽自主品牌已经失败了,纯电动是北汽和国家战略转型的机遇,品牌机遇巨大。

希望北汽可以借奔驰的船出海成功,2020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