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已经接近尾声,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作为当下汽车行业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在这一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通过不同的试验项目、发布会和演示视频,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向外界展示了它们在智能网联技术上取得的成绩。与此同时,为了给未来的网联汽车创造更好的环境,各监管机构在自动驾驶汽车和V2V通信技术(车辆间基于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的部署上也出台了相关指导方针。
基于出现的诸种新情况,美国Auto News预测了2017年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可能会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将其翻译,供读者诸君品评。
▲在特斯拉的刺激下,其他汽车制造商也加速了各自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1、谁能率先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未来10年,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无需驾驶员干预的完全自动驾驶。目前,一些公司已经先行一步。比如,福特希望在2021年将完全自动驾驶汽车投入市场;特斯拉则早在今年10月份就为旗下新车装配了完全自动驾驶所需的硬件,支持2.0硬件设备的Autopilot V8.1系统将在一周后正式上线。
特斯拉自动驾驶新增的功能包括:车辆可以将根据当下交通条件自动匹配相应的速度,既可以保持在车道内,也能自动变道。此外,当需要从一条高速过渡到另一条的时候,系统还能让车辆自己转接。而到达设置的目的附近之后,如果车辆识别到了停车位,它就可以开始自动泊车了。
在特斯拉的刺激下,其他汽车制造商也加速了各自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不过最先推出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很可能并不是它们,Waymo和Uber之类的科技公司或许会抢先一步。由于在造车上面存在不小的困难,此前它们曾表示,现阶段只会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软件的开发。
2、苹果在干啥?
自2014年开始,苹果的自动驾驶项目“泰坦计划”一直传闻不断,但是项目的具体情况却鲜为人知。今年6月,鲍勃·曼斯菲尔德(Bob Mansfield)接管苹果自动驾驶项目。9月,数十名工程师遭解雇,外界推测苹果可能也希望以软件的方式实现自动驾驶。
11月,苹果向美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递交了一封信函,要求得到NHTSA的公平对待。这一消息从侧面证实了苹果自动驾驶技术的可靠性,但对于具体的计划外界依然一无所知,或许2017年我们能了解更多。
▲目前,对于苹果自动驾驶的具体计划外界依然一无所知,或许2017年我们能了解更多。
3、交通会更加智能吗?
目前,汽车的互联性研究主要集中在V2V通信领域,未来,汽车与周围环境的通信也会成为重要的一环。为了减轻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美国丹佛、哥伦布以及俄亥俄等地已经同意,通过新的交通技术,建造智能联网的基础交通设施。
随着这些系统的作用开始显现,更多地方政府会选择效仿。2016年见证了网联汽车的诸多发展,2017年对于智能交通的发展也将有重大的意义。
4、5G网络会成为现实吗?
为了加速相关技术的发展步伐,强化自身的市场地位,2016年许多公司在5G网络的研发上选择了合作。
宝马、奥迪和戴姆勒与爱立信、华为、英特尔、诺基亚和高通一道成立了5G汽车协会;消费电子巨头三星则收购了哈曼国际,希望完成在5G市场上的抢先布局。2017年,这些合作初步效果将开始显现,汽车将与物联网实现更深的融合。
▲宝马、奥迪和戴姆勒与爱立信、华为、英特尔、诺基亚和高通一道成立了5G汽车协会;消费电子巨头三星则收购了哈曼国际,希望完成在5G市场上的抢先布局。
5、现有的指导方针会变成法规吗?
今年,美国联邦政府开始介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9月,NHTSA颁布了首个针对自动驾驶的指导方针。12月,并要求所有新车必须搭载V2V通信系统,计划于2023年生效。
目前,这些条例虽然为联邦政府提出,但并没有要求汽车制造商强制执行。随着技术变得更加复杂,并逐步进入实际应用阶段,NHTSA和其他监管机构的态度可能会变得更加坚决。
6、信息娱乐系统会如何发展?
当汽车被机器接管,司机不再需要观察路况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地位会变得更加重要。英特尔预计,接下来几年内,车载信息娱乐产业市场将达到50亿美元。
目前,谷歌和苹果已经通过Android Auto、Apple CarPlay成功进入汽车内部,三星也有望通过对哈曼的收购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愈发重要的信息娱乐系统,从2017年开始,汽车信息娱乐系统市场将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当汽车被机器接管,司机不再需要观察路况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地位会变得更加重要。英特尔预计,接下来几年内,车载信息娱乐产业市场将达到50亿美元。
7、哪些公司会倒在创业的路上?
2016年,众多硅谷初创公司遭遇了挫折。在线二手车交易公司Beepi被汽车电商平台Fair.com收购,后市场自动驾驶软件制造商Comma.ai在受到NHTSA的安全质询之后,均取消了自动驾驶软件项目。其他公司,如Cruise Automation 和Charriot则已经被汽车制造商收购。
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瞬息万变,初创汽车公司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的初创公司将会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