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与商用车,是“宁王”最新的业务增长曲线。

动力电池的终极博弈,已经到来。

作为细分赛道的“守擂者”,也是行业里一骑绝尘的“巨无霸”,宁德时代过去一年聚焦的两件事,被业界视为锂电池产业的“风向标”——

一是加快去库存,放缓原材料采购的节奏;二是提升盈利能力,开辟新路径,探索新的业务增量。


新战场,“宁王”找增量


虽然连续七年稳坐全球动力电池的头把交椅,但“宁王”的焦虑也逐渐被业界放在聚光灯下。

一方面,是车企“去宁王化”进程明显加速,不再像昔日一样,把供应链的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大家意识到,必须减少对宁德时代的依赖,拓展Plan B,这也给比亚迪等对手更多机会。

另一方面,则是自身的库存压力。2022年末,宁德时代意识到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开始降低库存余额,仅仅是2023上半年,该公司存货从767亿降到了489亿。


新战场,“宁王”找增量


经历了新四化上半场的大爆发,动力电池行业的比拼也来到更内卷的下半场。头部企业与腰部玩家差距逐渐拉大,行业也面临下游需求变化,以及产能结构性调整等平瓶颈难题。宁德时代的策略,是“加法”和“减法”同时做。

加法方面,是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第一条增长曲线,是商用车业务。

上周,宁德时代发布商用车电池品牌“天行”,同步公开了轻型商用车超充版和长续航版两款新品。其中,超充版具备4C超充能力,实际工况下续航里程350km,仅需12分钟,即可补能6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物流车场景复杂,所需电池的性能和规模和乘用车有区隔,且商用车电池现有补能慢、综合成本高、运输里程短等问题,是痛点,也是机遇。


新战场,“宁王”找增量


其实,今年5月,亿纬锂能就发布了针对物流车的动力电池,覆盖微型面包车、轻卡和重卡等商用车型。旗舰产品主打3C快充,号称只需15分钟,电池容量可从20%充增至80%,充电时间和常规电池相比,可以缩短67%。

随着乘用车市场日渐饱和,目前正是商用车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数据显示,到2028年,商用车电动化整体渗透率有望达到30%以上,特别是在中长途物流领域,电动化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期。

另一条增长曲线,是出海。

两个月前,国内媒体报道了曾毓群发出的2024年总裁办1号文件,这是一封关于出海的动员信。

曾毓群的信件透露出两个信息。

一是,国内市场日趋内卷,但国际舞台却大有可为,宁德时代全球市场份额2023年已经追平LG,未来增长潜力巨大。二是,虽然国际形势存在变数,但全球范围内的大潮不可逆,嗅到机遇,但同时也该意识到规避风险。


新战场,“宁王”找增量


出海,是汽车制造商“反内卷”的共识,也是宁德时代的野心。为了把握住这一轮的出海机会,曾毓群亲自掌舵出海业务,谭立斌、黄思应、冯春艳和曾嵘等联席总裁各司其职,负责海外销售、基地管理及供应链——

架构上,直接向曾毓群汇报。

2023年,宁德时代海外收入累计1310亿元,同比增长70%,占整体营收比例32%,远高于2022年的23%。相比之下,国内业务营收增幅仅为7%。

不过,正如曾毓群在多个场合透露的,地缘关系依旧是阻碍出海的主要因素。在宁德时代重点突围的美国市场,该公司和福特的合作,就遇到各种阻挠,最后的合作方式,也从最初的建厂占股份,改为技术授权。

另一边,LG与通用汽车的合资公司已经共建了三座电池工厂,其中有两座已经成功投产,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合作还得到美国能源部25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新战场,“宁王”找增量


强势如宁王,“躺平也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两年前,曾毓群与沈南鹏曾在上海交大125周年庆典上把臂言欢,那是宁德时代最为风光的日子,市值狂飙万亿,而谈判桌上的整车制造商们,正在为“缺芯贵电”的艰难日子发愁。

面对话语权的微妙变化,宁德时代求变——去库存,走海外,开辟商用车新阵地,打出固态电池的新王牌,都是这家公司寻求市场增量、规避库存与产能利用率风险的举措。

作为锂电池产业链的龙头,宁德时代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业界的高度关注。2024年,对于宁德时代来说,这是“兵临城下”的关键一年,如何囤积粮草,厉兵秣马,直接关系到未来征途的新基石。


转载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分享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