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我们做得快,而是我们做得早,也确实捉到了中国和自动驾驶的这波红利”
▲ 图源网络 文|郭宇 编辑|施智梁 一年前的现在,一款名叫M1的固态激光雷达正在经历为期三个月左右的车规级测试,通过测试便有望得到更多的车企订单。 有的客户等不了三个月,往往会货比三家,边看边问。一位车企采购人员问了几个激光雷达公司同样的问题:“这几家的激光雷达,你觉得哪家的好?”得出的回答惊人一致,“大家都可以,就速腾的不行。”、“速腾的技术方案有风险,除了他都行。” 这家当时不被看好的激光雷达公司,叫速腾聚创(Robosense)。 三个月后,速腾聚创的M1通过车规级测试。随后的2021年4月到6月,速腾聚创迎来了订单增长的小高潮。一年后的今天,速腾聚创已经累计拿下了40多个车型定点合作订单,会在未来5至8年内陆续完成激光雷达的交付。没有意外的话,它将是目前国内拿下最多车型定点的激光雷达公司。 最近的一个月里,速腾聚创的消息不少。和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与自动驾驶公司元戎启行达成战略合作;搭载3颗M1的广汽埃安LX
Plus正式上市;而正在举办的2022美国电子消费展(CES)上,速腾聚创也带去了自己的最新产品,128线机械式激光雷达Ruby
plus,整体重量和体积均减少了50%以上,功耗降低了40%。当然,M1依旧是速腾聚创展台的主角。 当自动驾驶功能逐渐成为汽车的标配,实现自动驾驶背后的硬件——激光雷达,也从幕后站到了聚光灯前。据咨询机构Yole预测,到2026年,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57亿美元。 成立于2014年的8月的速腾聚创,随着自动驾驶的兴起一路走来,经历了整个车载激光雷达从起步到大规模商业化的历程。 速腾聚创最初是一个充满师生氛围的团队,邱纯鑫担任CEO,导师朱晓蕊担任首席科学家,师弟刘天乐担任CTO。邱纯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的博士后,主攻机器人导航与控制。朱晓蕊则是其读博期间的导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也曾是大疆的首席科学家。 三个月后的2014年11月,比邱纯鑫小7岁的弟弟邱纯潮加入。和邱纯鑫的学术经历不同,弟弟邱纯潮已经早早从商,有了自己的事业。速腾聚创刚成立的几个月,小到公司logo设计,大到市场业务拓展,哥哥邱纯鑫都会跟自己商量着来。“我就是一个外包公司,还是免费的那种。”邱纯潮说完,拍了下大腿哈哈一笑,“结果做着做着,还是觉得他这个有意思,能够促进一些技术的进步,我就把原来的生意交给合伙人,自己all
in到我哥这边了。” ▲ 速腾聚创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邱纯潮 从不被看好到实现定点车型最多,速腾聚创经历了什么?速腾聚创是一开始就预测到了自动驾驶会火,对车载激光雷达早有准备吗?车载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之争是怎样的?自动驾驶之后,激光雷达的下一个应用场景将是什么? 带着包括但不限于这些的疑问,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记者和速腾聚创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邱纯潮进行了一次对话。 两次选择 激光雷达主要是由激光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以及激光操控模组这四个模块构成。使用激光雷达测距,多用飞行时间法(TOF)。简单来说,就是发射器发射出激光,操控模组控制射出方向,激光会照射到目标物体表面,并瞬间产生反射,反射光束被接收器接收,处理器计算出这束光往返的时间,就能得到这个点的精确距离。当发出无数道光线之后,就可以用无数个点来勾勒物体。 激光雷达有很多种。按照载荷平台划分,可以分为星载(卫星)、机载、车载和地基;按照扫描方式划分,可以分为传统机械式(用电机旋转的,如传统360°,转镜扫描)和固态式(MEMS微镜,Flash)。 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速腾聚创基本把各个方向的激光雷达都摸索了个遍。 比如可实现线上看房的3D建模激光雷达,这属于测绘型激光雷达。也真的做成产品卖出去过,一台售价在一百万元左右,但市场天花板也很明显,即使是这个领域做得较好的公司,一年也只能卖出去六七台。此外团队还做过扫地机器人的激光雷达。 一年的商业摸索后,团队做出了第一次选择,从测绘型激光雷达,转做避障型激光雷达。这是受内外力的同时作用的结果。 内部的研发思路在转变。“当时我们在考虑,要不要开发1公里探测距离的测绘型激光雷达。后来我们转换思路,为什么不把激光雷达放到一个移动平台上呢,让它开出去建模效果也是一样的,同时也具有避障和导航功能。“邱纯潮向财经汽车(ID:caijignqiche)记者回忆道,正是这个思路的转变,让团队更进一步去思考产品下一步的定型是什么。 几乎同时,外部以RoboTaxi为代表的自动驾驶技术开始兴起,车载激光雷达的需求随之而来。但上游供应商还停留在手工调试阶段,供给并没有及时跟上。“当时直接能买到的只有美国的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
Lidar,但是它的产能也非常有限,大家都没想到突然间需求量会这么大。” 这些故事发生在2015年,这一年,速腾聚创聚决定开发16线激光雷达。线数越高表示分辨率越高,不像现在的RoboTaxi所宣传的64线甚至128线,早期的激光雷达成本高昂,因此当时的RoboTaxi也用过32线甚至更低的线数。 速腾聚创将这一时期总结为车载激光雷达的上半场。即从无到有,去探索什么样的性能更符合下游客户的需求,“成本很高,但是客户也没有做好量产的准备,只是说先把技术储存起来。” 第二次选择,是从机械式激光雷达,到做固态激光雷达。这在邱纯潮看来,是速腾聚创目前最重要的一次选择。 2016年,研究了车载激光雷达一年后,速腾聚创的技术团队决定从机械式激光雷达转向固态激光雷达,这是MEMS激光雷达M1的前身。 随着线数要求的提高和量产需求的扩大,机械式激光雷达不再能完美满足要求。一方面,线数的提高,意味着要纵向堆叠更多的元器件,激光雷达体积变大,只能顶在车顶,影响汽车美观。另一方面,机械式激光雷达都是手工调试和对齐,费时费力,很难实现自动化生产。 速腾聚创的研发团队决定改进扫描方式。原来的机械式激光雷达,激光收发元器件都在转轴上纵向排布,机械电机带动转轴实现扫描。现在则改用一个微型镜面,并让镜面在不同的角度高频振动,这样,一束激光发出来,经过镜面就可以打出多道光束,从而实现元器件减少,体积变小的目的。这是固态MEMS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但这个技术方案风险特别高,全行业几乎没人做,我们压力是非常大的,你做错了可能公司就没了,或者会落后别人很多年。”邱纯潮坦言,创业公司没有太多的精力,有时候只能选一条技术路线。 速腾聚创的这次选择也和整个激光雷达行业共振,被汽车业内称为车载激光雷达的下半场,即车载前装阶段。 ▲图源网络 两次焦虑 ”我那段时间真的特别焦虑。” 2021年1月初,在第二次选择过去五年之后,速腾聚创的固态激光雷达产品M1迎来大考,要进行为期三个月以上的车规级测试:环境测试、高低温、机械冲击、振动、盐雾等等,通过这些证明产品设计和性能是稳定可靠的,能够满足车载要求。 在车规级测试前的2020年,邱纯潮跟同事们自信满满地说:“如果2021年激光雷达的需求量真的起来,我们会收获很大。” 五年来,M1经历了五个大版本与数十个小版本迭代,期间的研发投入资金,除了来自外部的投资,就是靠机械式激光雷达产品的收入来支撑。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速腾聚创的融资信息披露十余次,资方背景从财务投资到战略股权投资,公开披露金额超3亿元。 但邱纯潮和同事们先等来的,是外部的质疑和自己的焦虑。“当时测试没有完全做完,车载市场对激光雷达的需求又突然间爆发起来,我们就很着急想证明自己的技术没问题。”邱纯潮向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记者说道。 没出测试结果的时间里,速腾聚创技术团队的证明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请行业专家背书,向客户写了1000页的证明材料,经常把技术的同事拉出来做汇报。“你会觉得心里很憋屈,深耕了这么多年,结果人家都说不行。” 用邱纯潮的话来说,从车企开始接触激光雷达公司到最后达成合作,要过五关。第一关是技术,即看性能参数能否满足应用需求;第二关是产品的延续性,这一代产品是怎样的,下一代如何进化的,是否具有连续性;第三关是支持和服务,“我们在提供激光雷达硬件的同时,可以同时提供相配套软件”;第四关是质量,这主要是生产能力能否跟上,工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第五关就是点云图形的适配。不同厂家的激光雷达点云形状不同,如果车企最初研发适配的是A类型的点云图,采购了的激光雷达是B类型的点云图,这就需要重新适配,重新采集数据。 三个月后,速腾聚创的M1通过车规级测试。随后的2021年4月到6月,速腾聚创迎来了订单增长的小高潮。一年后的今天,速腾聚创已经累计拿下了40多个车型定点合作订单,会在未来5至8年内陆续完成激光雷达的交付。没有意外的话,它将是目前国内拿下最多车型定点的激光雷达公司。 邱纯潮明显感觉到,从去年开始,汽车行业对激光雷达的需求明显变多了。“在半固态激光雷达方面,2021年我们交付了小几万颗,多是一些测试用车,或者小批量地放给客户的一些需求,2022年乘用车的激光雷达交付量会明显上升。” 车企定点增多后,保障供应的焦虑随之而来。 “一开始我们给客户做汇报说我们定点了ABC三家车企,客户觉得不错,觉得我们的产品已经获得汽车行业认可。后来发现我们定点了三四十个车型,客户就慌了,说那你到时候如何给我保供啊?”目前,速腾聚创除了代工厂,还跟立讯合作成了合资公司。芯片方面,速腾聚创和德州仪器签订了战略合作,保证供应。 等风来
此刻大洋彼岸的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在举办为期三天的2022美国电子消费展(CES),这是全球最受瞩目的电子技术展之一。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汽车工业,无可厚非地成为关注的焦点,车企和它的好朋友们(自动驾驶公司、芯片公司、激光雷达公司等等)纷纷齐聚于此。
以速腾聚创所在的激光雷达行业来看,此次CES大概是同行们亮相最多的一次。既有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图达通(Innovusion)等国内公司,又有Velodyne、Luminar、Ibeo等国外公司。
自动驾驶的风已经等来了。
目前,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产品,沿着自动驾驶这条线,正在渗透到乘用车和商用车、无人物流车、机器人、RoboTaxi、RoboTruck、RoboBus等细分领域。这一路径,也是其他激光雷达厂商发展的缩影。
“我们确实是捉到了中国和自动驾驶的这波红利,国内市场的需求明显会比海外来得更快、更猛烈。”邱纯潮向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坦言,虽然机器人领域的需求也在每年一个数量级地增长,但和汽车领域的需求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2022年的国内车规级激光雷达市场,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图达通(Innovusion)和华为已经成为主力。
风继续吹,速腾聚创继续蓄力。
产品上,速腾聚创正在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半固态激光雷达上。“M1只是一个中长距的激光雷达,我们后面还有短距的和超长距的。”于此同时,机械式激光雷达也在同步推进,在这届CES上,速腾聚创带来了最新的128线机械式激光雷达Ruby plus,整体重量和体积均减少了50%以上,功耗降低40%。应用领域上,速腾聚创在探索新的场景,比如V2X。
“在车载激光雷达这个领域,现在留给创业者的机会还多吗?”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记者向邱纯潮抛出了这个问题。他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举了两个例子:在毫米波雷达领域,大陆、海拉、电装、博世四家基本占了全球80%以上的市场;在超声波雷达领域,基本上是法雷奥一家独大。
眼下,激光雷达长期稳定的更大规模交付,是速腾聚创正在努力做的事情。邱纯潮希望速腾聚创是一家可以推动一些技术进步的公司,随着量产交付的实现,他觉得这个希望离实现更近了一步。
转载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分享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