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季度的萎靡不振之后,动力电池市场从二季度开始逐步回暖并即将进入爆发期。

去年年底,补贴政策调整、推荐目录重审、能量密度与补贴挂钩等一系列因素,不仅导致汽车市场在2017年第一季度出现断崖式下滑,也让大批电池企业在一季度基本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尴尬状态。

不过,多家电池企业高层向高工锂电网表示,近期公司动力电池产销量出现明显增长,动力电池市场从二季度开始已出现回暖现象,预计从第三季度市场需求将会出现显著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受政策波动影响,2017上半年动力电池市场整体发展缓慢,但从第三季度开始将会出现爆发。下半年将成为动力电池企业完成既定目标和提升市场份额的关键时期。但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可能只有少部分电池企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市场逐步回暖巨额电池采购订单频落地

与一季度大批电池企业产线开工率低下,电池订单和出货量稀少相比,进入二季度之后,动力电池企业普遍表示感受到市场开始回暖。

高工锂电网在“2017全国动力电池巡回调研”活动中了解到,在走访的60多家电池企业中,有多家企业表示公司从一季度开始就处于满产状态,二季度市场回暖的感受更为明显,主机厂也释放出了需要大量电池供应的信号。

“公司产能一直满产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主要供应北汽系列和江铃以及国外客户订单,与其它主机厂的合作事宜也在快速推进,每一天的出货量都很大。”孚能科技销售总监郭仙良对高工锂电网表示,汽车政策目前已经明朗,乘用车市场出现稳中增长的预期,预计整个行业爆发会在8-12月份。

“我们一直处于满产状态,公司1-5月的既定目标都基本完成,在第二季度就已经进入爆发期。”江苏智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海生认为,到第二季度电池企业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前期的申报目录等工作,进入第三季度市场开始放量会出现大幅增长。乘用车领域会成为很多电池企业在今年的目标市场。

3月29日,尤夫股份(002427)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智航有限公司与河南锂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3月26日签订了《产品销售框架合同》,锂想动力保证在2017年12月31日前,至少采购10000万支三元锂离子ISR18650电芯,合同总额高达10.2亿元。

相比于电池企业对电池市场回暖的感受,汽车市场的开始放量给出了最直接的佐证。

中汽协数据显示,5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万辆和4.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8.2%和28.4%。1-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7万辆和13.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7%和7.8%。而今年1-3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只完成5.8万辆和5.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7.7%和4.7%。

汽车产销量的逐月增长给动力电池企业产销量和业绩增长提供了保障。

高工锂电网梳理一季度动力电池采购订单情况发现,仅在一季度行业内动力电池采购订单就已经超过了200亿。而进入第二季度,更是频频爆出一些十亿级别的巨额订单。

例如,国轩高科(002074)6月2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与南京金龙签署了《2017年动力电池采购合同》,南京金龙将向合肥国轩采购1.29万套纯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组,总金额达14.91亿元。

5月31日,合肥国轩与北汽签署了《2017年度采购协议》,北汽拟向合肥国轩采购5万套动力电池组,合同总金额18.75亿元。今年1-6月,国轩高科已先后与中通客车、北汽、南京金龙等3家车企签订采购合同,订单总额达46.95亿元。

而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更是仅在5月份就连续签订4份大订单,订单金额超过67.11亿元。2017年以来,沃特玛签订的采购合同金额合计已超过103.1亿元。

纵观1-5月汽车产销量的增长以及签订的动力电池采购合同数量和金额来看,业内人士认为,动力电池行业已经走到了市场爆发的拐点,动力电池市场即将在第三季度开始爆发。

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行业即将进入爆发期,对电池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关键的是,想要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下半年抢夺市场份额实现既定目标,这对于绝大多数电池企业而言并非易事。

从机遇来看:

➤汽车产销持续走强,拉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需求。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显示,2017年5月中国汽车电池装机量47393台,同比增长43%。按照此前预计的80万辆汽车销量来看,汽车产销量和动力电池出货量将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这给动力电池企业提供了促进业绩增长的信心和发展空间。

➤申报目录及产品性能升级完成,产能逐步释放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方面,截至目前,工信部已连续发布了五批《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动涉及共包括155家企业的1782个车型,这给动力电池企业提供了更多配套车型的机会。

另一方面,从去年底至今,动力电池企业已基本完成了改造产线、提升生产效率和能量密度、以及开发新产品通过强检配套车型上公告等前期准备工作。电池企业产能的逐步释放为企业订单量和出货量增长提供了保障。

从挑战来看:

➤动力电池市场高度集中行业洗牌加速淘汰落后企业。

市场数据显示,在当前的150多家动力电池企业中,仅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沃特玛、天津力神、孚能科技、比克电池等十家大型电池企业的合计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80%。

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提升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中小电池企业面临极大的压力这在市场高度集中的发展趋势下,大型电池企业与整车企业强强联合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行业洗牌加速,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有一批在技术、规模、产品等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的电池企业被淘汰出局。

➤动力电池大幅降价难度大企业利润受压缩

自去年底以来,钴镍等原材料价格暴涨导致三元材料价格飙涨且居高不下,原材料上涨直接推高动力电池制造成本,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电池企业处于被动状态。与此同时,补贴退坡导致整车企业要求动力电池降价30%-40%,电池企业降价能量有限只能自行承担。

同时随着电池产能大量释放,下游车厂要求电池价格大幅下降及材料涨价挤压,电池企业利润空间将受到压缩。部分电池企业迫于生存压力或将主动转型低速车、电动自行车和小型储能领域。

目前,原材料价格已经趋稳,但电池企业仍受会受到钴镍、碳酸锂、铜箔等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影响,通过降低材料价格实现降低电池成本的可能性比较小,只能通过提升产能规模和产品性能等方式降低制造成本。在电池价格方面,当前磷酸铁锂单体平均价格在1.8-1.9元/wh,三元电池单体平均价格在1.5-1.7元/wh,预计下半年仍有一定降幅。

➤外资电池企业强势“入侵”本土电池企业遭遇直接挑战

此前,受中国政策影响,三星SDI、LG化学、KS等韩系电池企业因未进入电池目录白名单导致其在华电池业务发展受阻,整车企业为获得补贴纷纷用国产电池替换韩系电池。然而,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因未进入白名单而无法获得补贴的情况已经得到改变。

在已发布的前五批推荐目录中,不但有多家未进入白名单的电池企业成功配套车型获得补贴资格,也有AESC、南京乐金化学等日韩电池企业成功入围《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中AESC的产品还成功进入第五批推荐目录。

这意味着日韩系电池也可以获得补贴,随着搭载这些企业产品的车型不断增多,势必会对本土动力电池形成挑战,甚至可能会改变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